為什么乒乓球在中國好?
恐怕沒有人會質疑答案:“國球”的群眾基礎太強。
根據ITTF的數據,2018年,中國41.9%的人口通過電視觀看乒乓球比賽。2017年,時任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的劉透露,有8300萬人每周參加兩次以上的乒乓球比賽,每次超過一小時。
乒乓球教育也有堅實的基礎。據統計,全國有近10萬個校外乒乓球培訓班,市場規模每年近千億元。
然而,一個尷尬的現實是,與眾星云集的乒乓球冠軍相比,中國能被大眾記住的乒乓球教育品牌的名字少之又少。原因很簡單:缺少教練、課程和機構。
在乒乓球運動中,教練不僅要教戰術,還要教技術。技能教學很無聊。乒乓球初學者80%以上的時間都花在多球練習上,類似于籃球投籃和運球練習。但是,沒有一個乒乓球教育機構能為學生提供專屬的多球教練。
“雙還原”開拓了體育教學的想象空間。不僅鼓勵校外培訓,乒乓球也是課后服務中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。然而,教練員的缺乏也限制了學校乒乓球教育的發展。中小學體育課只有一個老師,至少30個學生很難進行個性化教學。
如何解決體育教學中的痛點?去年3月,一款名為Pombert的乒乓球機器人問世,利用人工智能、5G等技術實現人機交互,替代教練獨立完成多球教學,成為智能運動場景的入口。機器人能否滿足“雙減”帶來的巨大運動機會?
從桶到機器人
龐伯特機器人誕生于一個科研項目。稀有
相關直播
暫無相關直播
相關錄像
暫無相關錄像
相關集錦
相關短視頻